「每一餐,都值得被好好對待。」

這不是一句廣告詞,而是我們真心想做這件事的原因。從一間塑膠射出工廠出發,我們一路走來,是怎麼變成現在這樣的品牌?

一、品牌歷史

1. HH健康於筷的故事

我們本身是一家塑膠射出工廠,早期主要承接各類塑膠製品的製作,包括汽車零件、衛浴設備配件、攝影器材零件,當然也包含塑膠餐具。這樣多樣的製造經驗,讓我們逐漸意識到:好的餐具,不只是耐用,更講究細節與體驗。

其中一個讓我們印象深刻的合作對象是鼎泰豐。這類高標準的餐飲品牌,對餐具的要求極其細緻。從筷子的長度比例、不鏽鋼材質選擇、握感觸感,到筷身表面是否會因高溫洗碗機而變形、是否易卡污漬、會不會掉色等等,都有明確規範。

當時,針對兩種材質的結合也有不少討論。例如,如何讓不鏽鋼與樹脂之間的結構更穩固?我們跳脫傳統使用黏著劑的做法,改以射出成型的方式提升耐用度與食品安全性。

那段合作,其實是一種雙向磨合。我們不只是製造者,更像是解決問題的夥伴。這些經驗讓我們深刻體會:「一雙筷子,其實可以承載很多技術與文化的細節。」這也成為後來創立 HH健康於筷 的重要養分。

 

2. 是什麼契機開始做自有品牌?如何定位與推廣?現有客群為何?

會開始做自有品牌,源自我大學時期的設計背景。當時,我正職在台中一間知名甜點品牌「Creamtea」擔任檸檬塔製作員。那段時間我體會到,當你非常專注地把一件看似日常的事做到極致,它就會變得有價值、有力量。

「Creamtea」對於原料選用的謹慎、製程的講究,以及呈現給客人的那份儀式感,都讓我印象深刻。也促使我開始思考:除了甜點,生活中是否還有什麼物品,也值得我們這樣去看待與經營?那時我心裡浮現一句話「每一餐,都值得被好好對待。」

每天我們都會用到筷子,卻鮮少有人注意它的質感、材質、安全性,甚至是設計。也因為我們本身具備生產技術背景,我希望能把「實用性」與「生活的儀式感」結合起來,讓筷子不只是夾菜的工具,更是一種對生活的選擇與健康的延伸。

在品牌定位上,我們餐具堅持台灣製造,選用食品級安全材質,並將台灣文化元素與設計語言融合,發展出兼具情感溫度與實用機能的餐具系列。我們也與多間花店、設計師、餐廳合作,提供客製雷雕、禮盒包裝等延伸服務,進一步拓展品牌的應用情境。

目前我們的主要客群以女性為主,她們多半重視生活質感與實用美學,也常會為了送禮、婚禮小物、企業贈禮等場合選購我們的產品。這幾年也看到越來越多年輕家庭與餐廳主廚,開始選擇我們的筷子,作為日常餐具或品牌形象的一部分。

二、餐具的設計與選購

▍材質與功能:安全,是我們的起點

我們在設計餐具時,會從幾個關鍵面向來思考。首先是材質的安全與功能性。我們主要使用日本食品級SPS樹脂與台灣304不鏽鋼,這樣的組合讓筷子兼具耐熱、防霉與耐用等特性。

這些年,我們也持續評估更環保、更貼近使用者需求的材質,期望未來能開發出更多兼具永續與美感的新餐具品項。

▍色彩與文化:筷子也能說故事

我一直覺得,台灣人對美感的敏感度提升很多。不論是低調內斂的色調,還是明亮活潑的配色,大家在挑選時早已不再是「能用就好」,而是更在乎整體風格與餐桌氛圍的搭配。

因此,我們在配色上投入相當心力,甚至把顏色與台灣文化景物做連結。像是「奶油黃」對應台灣土鳳梨酥的色澤,「湖水綠」則代表澎湖雙棲石滬的寧靜。

這樣一來,筷子不再只是工具,而可以成為一種文化載體;也讓送禮變得更有話題與情感連結。

▍握感與體驗:讓每一次拿起都剛剛好

餐具的好用與否,其實是非常主觀的。有些人喜歡粗一點的筷子,有些人則偏好輕巧細長。我們在設計時,特別關注兩種材質的接合處是否平滑、手握處是否舒適不刮手。

這些都是我們從使用者回饋中不斷優化的重點。希望每個人握住筷子的那一刻,都能感受到那種「剛剛好的溫潤感」。

2. 最受歡迎的產品?

目前最受歡迎的,是我們的長款筷子單雙販售與精裝禮盒組。

長筷的特色在於顏色選擇豐富、自由搭配。市面上的筷子常是「五雙同色」或「混色組合」,難免有些顏色不合喜好。我們則讓消費者能單雙選購,挑選每一雙自己真正喜歡的顏色,這種彈性與個人化設計非常受歡迎。

禮盒則是我們與設計師共同開發的高質感包裝,適合用作入厝禮、婚禮小物或節慶贈禮。外觀好看、內容實用,還有文化意涵,是禮品市場中非常受青睞的品項。

3. 台灣人對「餐具美感」的改變?

這幾年,台灣消費者對餐具的審美真的進步很多。以前大家選筷子只在意「好洗」、「便宜」,但疫情之後,更多人開始關注餐桌氛圍與生活的儀式感。

我們在快閃活動中常看到,有些客人一開始只是隨意看看,但當我們分享每款顏色的來源與故事,邀請大家挑選屬於自己或家人的顏色時,往往能激起共鳴。

有人會拍照傳給家人、現場討論,甚至打電話叫孩子一起選。這些互動讓我感受到:「選筷子」不再只是媽媽的工作,而變成一家人的生活對話。這正是我心中「餐具美感覺醒」最真實的樣貌。

三、實務幕後與未來

1. 難忘經驗

我們主要透過網路銷售,起初很難直接感受到消費者的反應。但隨著品牌經營漸漸累積,我們從留言與回購中感受到「健康於筷」真的被很多人放在心上。

不少人留言說我們的筷子顏色很好搭、手感舒適,也會主動推薦給朋友。這些回饋對我們來說不只是好評,更是一種鼓勵。

印象最深的是最近在高雄夢時代的快閃活動,居然有好幾位「筷粉」特地來找我們。他們說家裡已經有十幾雙、甚至二十雙了,這次還是想來看看新顏色、跟我們打聲招呼,甚至主動幫忙推薦給其他客人。那一刻真的很感動也很可愛,像是在經營一段長久的陪伴關係。

2. 未來的新設計與發展方向

我們希望「健康於筷」不只是筷子,而是一整套有生活儀式感的餐桌提案。接下來會逐步開發與筷子搭配的湯匙與叉子,打造視覺統一、觸感一致的完整餐具組合。

同時,我們也在規劃與在地藝術家、插畫品牌的聯名合作,結合台灣製造的瓷器碗盤、不同風格的插畫圖騰,打造出更豐富的生活品項。不僅適合各種年齡層,也讓客人更深入認識台灣的美與文化。

未來也不排除開發適合親子、年輕族群、企業贈禮等不同情境的客製產品與服務,讓「健康於筷」能進一步延伸進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中。

3. 一句話形容您心中的理想餐具美學?

「每天用的東西,也可以很值得被珍惜。」

我們一直相信,不需要昂貴華麗的器皿,只要用心選擇、好好對待,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餐具,也能為每一餐注入溫度與價值。

 

也謝謝《料理台灣》的邀請,讓我們有機會在〈舌尖設計學〉裡,聊聊這些生活裡的小講究。